主食潤脾是家常

五穀主食能在脾胃中增添津液,調和氣血,對於胃氣的緩降是其他食材所不能取代。大米多做米飯食用,效果只與米種的物性有別而已,粳米能潤,秈米少津。唯小麥製成麵粉後,若做麵條、饅頭等無發酵或低發酵的主食,尚有滋潤之效,但經烘焙後則明顯偏燥,若佐食缺乏足量的糖、油配合,對脾氣運轉就有不利影響。脾氣運轉不利,氣血但上難下,最明顯可見的,就是二便受到影響。胃氣不足,津、血難以潤下,日積月累,腎系統的補養更容易不足。二便不調雖然可能不是急性重證,但透露出的氣血隱憂卻不可輕忽。西方飲食多嗜食生菜、咖啡、大黃,苦寒瀉下物性偏重,除了反應出部分地緣氣候因素,一般飲食內容偏燥,也是主因之一。

現代飲食除了食材本身物性影響人體,人工化合添加物對身體常有強刺激,耗損體內津液量甚大,雖不在乾燥地區,但體內臟腑卻也常受燥氣影響,再加上家常遠離主食已久,對強刺激的偏好便越發明顯。若依西方營養學標準來看,大黃富含各種營養素,可算是超級食物,但中醫臨床使用大黃超過一千八百年,早知他衝牆倒壁,滌蕩腸胃,用來破瀉積瘀可也,唯直接功用絕非補益。營養價值再高,若只能穿腸而過,又有何意義?


★★★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,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。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著作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,亦不得修改該著作。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。★★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