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寒瀉下見解大不同

可可豆、咖啡豆等,許多近代始引進東方的食材,其物性為何,古書不可能有記載,而我藉由中藥本草學所歸納出的物性原理,歸結出現代化表述,將其與古有食材、藥材同列,開創出中藥近代研究與應用的新領域。事實上,一些傳統中藥材在西方世界也被採用,但用途與看法卻可能大不相同。像是大黃,中藥認為瀉下力道極強,仲景在《傷寒雜病論》中多用來急下胃中已成燥屎,是救危的險峻之藥,必須慎用。但大黃西傳後,許多西方地區卻把這中藥認為不可輕易生食的植物拿來做甜點、冷飲,仲春後便大量食用。大黃在物性歸納為苦寒,生食時多汁,並帶酸味,西式甜點常用大黃代替檸檬的酸度,或加糖熬成甜醬,或與莓果同製甜點,甚至與生菜拌而食之。東方多用米食等平和溫潤食材,胃氣較足,自然順降,少許大黃便能引發明顯下瀉等不適反應。

西方多用包含蘋果、草莓等酸寒食材,麵類主食也多經烘焙,常偏乾澀,胃中津液往往偏少,胃氣不易輪轉,故常嗜食大苦、大寒之物,藉瀉下求取平衡。大黃如是,咖啡亦如是。這些都是並非原產自西方中高緯度的食材,透過中東地區傳播後,卻受到重用。今日東方竟也開始流行此類食材,古今胃氣的盛衰,可見一斑。


★★★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,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。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著作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,亦不得修改該著作。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。★★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