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香還須白飯香

端午佳節,少不了粽子來應景。一般常認為粽子就是竹葉包米飯,吃了粽子只忙著計算熱量,卻沒想到:包粽子用的是糯米,並非一般主食所吃的蓬萊米、粳米。我在《太極米漿粥》一書中,詳解了秈米、粳米之別,也說明了一般常聽見在來米、蓬萊米等名詞,大米與糯米的關係。只因為根據我從網路上了解,包含種米的、賣米的、中醫名嘴、農學背景出身、中醫師,臺灣少有人能把這幾種名詞的定義說正確。依照《傷寒雜病論》藥用標準,粳米方能入藥。粳米主產地集中在東北亞,特徵是米粒圓短,質黏有彈性。正宗粳米只能在東北亞等日夜、冬夏溫差夠大的地方生長,臺灣本土是無法量產的。其餘超過七成分佈世界各地,均產秈米,米粒長瘦,質地乾硬。粳米易於化消,津液含量飽滿,才是正選。糯米是大米的亞種,也分長粒與短粒。做料理若要有彈性,如麻糬、年糕,選用圓糯米;要有口感嚼勁,如飯糰、米糕,則選長糯米。但糯米質地較韌,化消不易,《桂本》以糯米加入發芽小麥熬煮炮製化成飴糖,才堪入藥,補益脾胃,否則也是腸胃負擔。糯米不堪做家常主食,正是因此。同是大米,品種不同,物性即明顯不同。特別是胃氣較弱者,糯米做料理,還是只宜視為點心、配菜,白米飯千萬不可少。


★★★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,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。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著作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,亦不得修改該著作。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。★★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