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棗乾貨勝鮮用

臺灣八月的大棗產季剛結束,但接下來大棗的全盛期才正要開始。許多水果常被拿來做果乾,但並非所有的水果適合做成果乾食用,大棗卻正好在乾製之後,更勝鮮用。九月開始,正是大棗乾製之後開始上市的時節。有別於其他青色外皮的印度棗品種,大棗產於夏末初秋,氣味濃厚,足堪入藥,臺灣只有苗栗公館生產。大棗曬製之後由亮紅色外皮轉為深紅,果肉部分皆已乾縮,但味道卻由鮮食的微甘帶澀,轉為濃甘味重,肉質轉為黏膩。大棗為《桂本》入方的重要藥材,對於調理脾中氣血功能有殊勝之處,尤其是治療外感表證時,預防脾胃津血虛耗,方中多加入大棗以強壯病家體質,攻中帶補。大棗生長雖然較不挑土質,也有一定的抗旱,但需要日夜溫差較大的環境,配合其原本生長緩慢,開花時長的習性,才能結果。對人體而言,大棗的物性在日開夜合之中,氣機升發仍能維持穩定且充足,所結之果自然具有調和之力。許多現代研究僅糾結於大棗含鐵量如何,據以斷言大棗是否補血,但此一看法從起點就產生謬誤。大棗力道在於補充脾中津液,令脾的氣機不斷,功能穩定,而脾能統血,就解剖而言,脾臟有造血、儲血及免疫功能,對於安定全身各種神經功能來說,都有重要的幫助。仲景在方劑中,大棗與當歸各有其用,當細思之。


★★★讀者必須遵守法令與識禮節,並依循本社團指定之創用CC授權條款。本授權條款允許使用者重製、散布、傳輸著作,但不得為商業目的之使用,亦不得修改該著作。使用時必須按照著作人指定的方式表彰其姓名。★★★